軋鋼機潤滑系統設備得安裝先須認真的審查潤滑裝置與潤滑設備得布置圖紙,確認安裝與連接無誤后,才可以安裝。安裝前對裝置、元器件進行檢查;產品必須有合格證,必要得裝置和元件要檢查清洗,然后進行預安裝(對較復雜系統)。預安裝后,清洗管道;檢查元件和接頭,如有損失、損傷、則用合格、清潔件增補。
潤滑系統設備得清洗方法:一般是采用四氯化碳脫脂;或用氫氧化鈉脫脂后,用溫水清洗。再用鹽酸(質量分數)百分之十到十五,烏洛托品(質量分數)百分之一、浸漬或清洗二十到三十min、溶液溫度為四十到五十度,之后用溫水清洗。再用質量分數為百分之一得氨水溶液,浸漬和清洗十到十五min,溶液溫度三十到四十度中和之后,用蒸汽或溫水清洗。后用清潔的干燥空氣吹干,涂上防銹油,待正式安裝使用。
設備的清洗、試壓、調試:設備正式安裝后,再清洗循環一次為好,以保障可靠。
干油和稀油系統循環時間為八到十二小時,稀油壓力為五到三MPa;清潔度為 YBJ八十四點八G、H。
對清洗后的系統,應以額定壓力保壓 10-15min試驗。逐漸升壓,及時觀察處理問題。
試驗之后,按設計說明書讀壓力繼電器、溫度調節、液位調節和誅電器聯鎖進行調定,然后方可投入使用。
潤滑系統設備維修:現場使用者,一定要了解設備、裝置、元件圖樣,說明書等資料,從技術上掌握使用、維護修理的相關資料,以便使用維護和修理。
稀油站、干油站常見事故與處理:
1.稀油泵軸承發熱(滑塊泵):原因是軸承間隙太小、潤滑油不足,檢查間隙,重新研合,間隙調整到 零點零六到零點零八毫米;
2.油站壓力驟然增高:管路堵塞不通,檢查管路,取出堵塞物。
3.稀油泵發熱(滑塊泵):泵的間隙不當,調整泵的間隙;油液粘度太大,合理選擇油品;壓力調節不當,超過實際需要壓力,合理調整系統中各種壓力;油泵各連接處的泄漏造成,容積損失而發熱,緊固各連接處,并檢查密封,防止漏泄。
4.干油站減速機軸承發熱:滾動軸承間隙小;軸套太緊,蝸輪接觸不好,調整軸承間隙,修理軸套,研合蝸輪。
5.液壓換向閥(環式)回油,壓力表不動作:油路堵塞,將閥拆開清洗、檢查、使油路暢通。 g.壓力操縱閥推桿在壓力很低時動作:止回閥不正常,檢查彈簧及鋼球,并進行清洗修理或換新的。
6.干油站壓力表挺不住壓力:安全閥壞了,給油器活塞配合不良,換向閥柱塞配合不嚴,油泵柱塞間隙過大,修理安全閥,更換不良的給油器,排出管內空氣;更換柱塞,研配柱塞間隙。
7.潤滑管道連接處與焊接出漏油:原因有法蘭盤端面不平、連接處沒有放墊、管子連接時短了、焊口與砂眼,拆下修理法蘭盤端面,放墊緊螺栓,多放一個墊并鎖緊,拆下管子重新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