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之所以能進行壓力加工主要是由于金屬具有塑性這一特點。所謂塑性,是指金屬在外力作用下,能穩定地產生變形而不破壞其完整性的能力。金屬塑性的大小,可用金屬在斷裂前產生的大變形程度來表示。一般通常壓力加工時金屬塑性變形的限度,或“塑性限”為塑性指標。
應當指出,不能把塑性和柔軟性混淆起來。不能認為金屬比較軟,在塑性加工過程中就不是易破裂。柔軟性反映金屬的軟硬程度,它用變形抗力的大小來衡量,表示變形的難易。不要認為變形抗力小的金屬塑性就好,或是變形抗力大的金屬塑性就差。例如:室溫下奧氏體不銹鋼的塑性很好,能經受很大的變形而不破壞,但它的變形抗力卻非常大;工業純鐵的變形抗力很低,柔軟性很好,但在軋制溫度約在1000~1050℃之間就要斷裂,這就是說它沒有塑性;高速鋼的變形抗力較工業純鐵要高2~3倍,但在1000~1050℃之間進行軋制時并沒有破裂:對于過熱和過燒的金屬與合金來說,其塑性很小,甚至完全失去塑性變形的能力,而變形抗力也很小;有些金屬塑性很高而變形抗力又小,如室溫下的鉛等。由此可見,金屬的塑性和柔軟性之間不存在什么必然聯系。
金屬的塑性不公受金屬內在的化學成份與組織結構的影響,也和外在的變形條件有密切關系。同一金屬或合金,由于變形條件不同,可能表現有不同的塑性,甚至由塑性物體變為脆性物體,或由脆性物體轉變為塑性物體。例如受單位拉伸的大理石是脆性物體,但在軟強的靜水壓力下壓縮時,卻能產生明顯的塑性變形而不破壞。對金屬與合金塑性的研究,是壓力加工理論與實踐上的重要課題之一。研究的目的在于選擇合適的變形方法,確之合理的變形溫度、速度條件以及采用的大變形量,以便使低塑性難變形的金屬與合金能順利實現成形過程。